-
王绍光:中国当下的成就与理念,是对撒切尔夫人“别无选择”之论的有力回应
最后更新: 2025-10-19 14:49:382025年10月16日,由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、《东方学刊》、观察者网、底浪文化与上海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共同主办的“2025思想者论坛”在上海成功举办。本次论坛亦为庆祝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成立十周年,并以“中国话语与世界秩序的重构”为主题,深入探讨中国与全球面临的重大议题。
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系荣休讲座教授王绍光在演讲中指出,全球思想版图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迁:从二战前的“众声喧哗”,到战后美苏两大阵营的“自由对民主”二元对立,再到1960年代后因中苏分裂形成的三足鼎立,直至1990年代后“历史终结论”短暂主导世界。2008年金融危机标志着自由市场与自由民主神话的破产,世界正重回思想多元竞争的时代。
王绍光强调,真正的中国话语不应局限于讲述中国故事,而应是由中国人提出、与世界互动形成的普遍性理论体系,这是未来几十年中国思想界面临的最大挑战。
以下内容整理自学者的演讲实录,仅代表发言人观点,供读者参考。
王绍光
王绍光:
我想谈谈全球思想版图的变迁。从19世纪末到1945年二战结束前,可以说这一时期的思想版图呈现出“众声喧哗”的状态,各种主义纷纷涌现。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的人都知道,当时中国出现了无数种思潮,毛泽东本人也曾信仰过好几种主义,最终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。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,世界面临诸多问题,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和理论,全人类都在这些理论中进行探索与选择,这是第一个阶段——“众声喧哗”。
战后,大约从1945年到1960年前后,全球逐渐形成两种主要的话语体系。一种是1947年由美国人提出的“自由世界”话语体系。在这一体系中,民主并不占重要地位,市场也不是核心内容。回顾4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的西方主流话语,对“民主”和“市场”的强调其实很少。如果使用Google Scholar检索关键词出现的频率,会发现“民主”一词的出现频率很低。当时西方的话语体系主要围绕“自由”展开,因此他们自称为“自由世界”。
另一方面,以苏联为代表的“人民民主阵营”也构建了一套自身的话语体系。1947年,日丹诺夫提出“人民民主”论述,社会主义阵营处于攻势,强烈批评资本主义的虚假民主体制,强调己方才是真正的民主阵营。因此,这一时期的全球思想版图中出现了两种主要声音:一边强调“自由”,一边强调“社会主义民主”,两者之间互相影响。
到了1960年代以后,由于中苏分裂,我认为出现了第三种话语体系,即由中国、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话语体系。这套话语强调革命、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及斯大林主义中的某些内容,并提出了“第三世界理论”等一系列思想。从此,世界思想版图由二元转变为三元格局。
这种三足鼎立的局面一直持续到1990年前后,也就是苏联解体之前。实际上,中苏关系的缓和始于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,这成为旧格局终结的一个标志。1990年之后,出现了一个被许多人视为具有深远影响的时代,但其实它只持续了大约十年,即从1990年到2010年前后,这就是“历史终结论”盛行的时期。
福山在1989年发表相关文章时,引起了一些讨论,但影响尚不广泛。直到1992年他出版著作,才进一步扩大了这一理论的影响。尽管许多人表示不接受“历史终结论”,但其中提出的两样东西——自由市场和自由民主,在世界范围内,包括在中国,都获得了某种程度的普遍接受。
弗朗西斯·福山
回想上世纪90年代,我常有一种与风车作战的感觉——自由主义的论调无处不在。1992年,我曾撰写一篇批评休克疗法的文章。那时这套方法刚刚兴起,几乎被奉为神话,但只要你读点历史、读点马克思,就会察觉其中的荒诞。可恰恰是这种荒诞,你却不得不与之长期抗争。
历史上曾有一些意识形态在极短时间内占据主流,但往往迅速破产。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,自由市场理念就开始崩塌。我记得当时有美国媒体甚至说:“我们现在都是社会主义者了。”那一整套观念从此开始崩溃。随之,自由民主的理念也在全球范围内触礁。世界各地民调都显示,凡是选举产生的机构,公众信任度普遍很低——这十分讽刺。西方民主最引以为傲的就是选举,可结果选出来的机构,信任度还不如警察这类暴力机关。可以说,“历史终结论”所代表的那套叙事,已经彻底终结了。
那么问题来了:全球思想的版图,是否会重回那个“众声喧哗”的时代?正是在这个意义上,“中国话语”这一说法凸显出其意义。中国在现实中取得的成就以及提出的一些理念,实际上是对过去撒切尔夫人所谓“别无选择”(There is no alternative)之论的有力回应。我们证明了:“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”(Another world is possible)——这是当前我们所作出的贡献,但还远远不够。
接下来的关键,在于解释“中国何以成功”。我认为我们确实成功了,但还没有解释清楚,甚至连我们自己也没有完全弄明白成功的根源。在很大程度上,我们仍缺乏一套自洽的、有扎实证据支撑的理论体系——至少我至今尚未看到。因此,当前的一个重要突破点,应是构建一种“实证性理论”,来系统解释中国到目前为止所取得的成就。
而更难的还在后面:我们还需要发展出一套“规范性理论”(Normative theory)。中国话语绝不能仅仅局限于讲述中国,而应是中国人基于自身历史经验和对世界的观察,提出一套能为世界指明方向的理论。它不应只回答“发生了什么”,更应回答“我们应当走向何方”的规范性问题。
在我看来,这一向是我们的短板。就像马克思是德国人,但我们不能称其理论只是“德国话语”——那是德国人提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话语。我们未来二三十年、甚至五十年所面临的最大挑战,正是能否提出由中国人倡导、却具有普遍意义的话语体系。如果我们过分强调“中国话语”,反而可能将许多人排斥在外。
我们所期待的是,由中国人提出,同时也欢迎其他人共同参与、在互动中形成一种能为世界未来走向提供指引的话语体系。这需要我们一起努力。我本人,恐怕是做不到的了。
谢谢!
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,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平台观点,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,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。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,每日阅读趣味文章。
-
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。
- 责任编辑: 郑乐欢 
-
美国实力急剧衰落,为何“虚力”还很强?
2025-10-19 14:26 -
口嫌体直:印度决定借鉴PL-15技术研发导弹
2025-10-19 14:25 印度惊奇 -
美方为何攻击国家授时中心?一图看懂
2025-10-19 14:03 国家安全 -
“美官员犯下了谋杀罪”
2025-10-19 14:01 -
“进一步退两步,特朗普这么搞岂不背道而驰”
2025-10-19 13:07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-
全球版图三重变化,“中国不自觉地成了核心”
2025-10-19 12:14 -
美客机万米高空被疑似陨石砸中...
2025-10-19 12:14 航空航天 -
匈议员开嘲:欧洲政客感到被特朗普爸爸忽视了
2025-10-19 12:03 欧洲乱局 -
细节曝光!“美方先后启用42款特种网攻武器”
2025-10-19 10:07 国家安全 -
中国的一大贡献,是对抗了撒切尔夫人的这两个词
2025-10-19 10:00 -
印防长撂狠话:朱砂行动只是开端!巴方反击
2025-10-19 09:32 -
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同意立即停火
2025-10-19 08:43 -
以色列:拉法口岸将暂时不开放
2025-10-19 07:26 巴以恩仇录 -
国家安全机关破获美国国家安全局重大网络攻击案
2025-10-19 07:26 国家安全 -
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在多哈谈了5个多小时,“19日继续谈”
2025-10-19 07:15 -
特朗普:美军摧毁一艘“载有毒品”的大型潜艇
2025-10-19 07:13 -
谁选的布达佩斯?白宫语出惊人:你妈
2025-10-18 23:14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-
法媒感叹:整个中国都在以这样的精神前行…
2025-10-18 22:05 观察者头条 -
赴韩前 “美方私下商议举办金特会”
2025-10-18 21:56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-
白纸黑字!荷兰还狡辩:想和中方谈谈
2025-10-18 18:28 观察者头条
相关推荐 -
摆脱英伟达依赖,中国超算正在探索一条新路 评论 19
表决通过!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 评论 162
四中全会后,外媒关注中国“科技自立自强” 评论 27
马克龙急得跳脚:真没招,欧盟就对中国启动“核选项” 评论 385最新闻 Hot-
美媒扭捏承认:中国制度能圆更大的梦,而我们…
-
“震撼全球,中国的一切都在迈向高端”
-
“蠢货!把钱花在这种事上?”
-
山西明确:禁止诋毁、侮辱大龄未婚女性
-
“没了中国货、最恐怖的万圣节”,白宫仍在嘴硬
-
火势烧向航空、机械业…荷兰汗流浃背:不是针对中国
-
摆脱英伟达依赖,中国超算正在探索一条新路
-
普京对美强硬表态,特朗普来劲了:半年后拭目以待
-
表决通过!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
-
全会公报里,提了这十项“强国”
-
四中全会后,外媒关注中国“科技自立自强”
-
马克龙急得跳脚:真没招,欧盟就对中国启动“核选项”
-
有人回过味儿了:为啥是我们出钱,更何况还干不过中国…
-
后怕啦?澳学者:中方会不会惩戒我们,比如…
-
德外长置喙台海:要是打起来了…
-
德外长称不支持以武力改变台海现状,外交部回应
-

观察员

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